在水环境治理日益严峻的当下,传统水质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大面积、实时化、高精度的监测需求。随着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的推进,以高光谱技术为核心的立体遥测手段成为水质监测的新趋势。其中,彩谱科技的高光谱相机凭借卓越的性能表现和场景适配能力,成为水质检测领域的优选品牌。
高光谱技术通过捕捉水体在400-1000nm波段的 "光谱指纹",可同时反演叶绿素A、悬浮物、COD等多项水质参数,效率较传统采样分析法提升百倍以上。某公园的监测实验显示,彩谱FS-60C无人机高光谱系统仅用数小时就完成了全湖水质普查,其2.5nm的超高光谱分辨率成功识别出沿岸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叶绿素异常升高区域,为污染治理提供了精准坐标。
彩谱科技针对水质监测场景开发了完整的产品矩阵,其中FS-60C无人机高光谱测量系统和FS-23岸基式成像高光谱相机具代表性。FS-60C搭载在大疆 M350RTK无人机上,可实现高度的大面积扫描,1920空间像素与1200光谱通道的组合,既能覆盖数十平方公里水域,又能捕捉低浓度污染物的细微光谱差异。该系统采用透射式光栅分光技术,杂散光水平控制在0.5%以下,确保了叶绿素A指数和归一化悬浮物指数(NDSSI)的测量精度。
对于小型水域或定点监测需求,FS-23岸基式相机展现出独特优势。其5秒快速成像能力和1920×1920高分辨率,特别适合水产养殖池塘的水质动态跟踪。相比同类产品,FS-23无需复杂的无人机操控技能,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操作,显著降低了基层监测单位的使用门槛。更重要的是,该型号在 400-1000nm光谱范围内保持2.5nm的均匀分辨率,覆盖叶绿素和悬浮物的特征波段。
彩谱的软硬件整合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其市场竞争力。自研的光谱分析软件提供三通道拟合伪彩图、波段比值法等多种算法模型,支持叶绿素A、COD、氨氮等指标的实时反演。新推出的智能机载高光谱机巢系统,更是实现了无人值守的常态化监测,契合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政策要求。
与国际品牌相比,彩谱在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上优势明显。芬兰 Specim 的 AISA系列虽覆盖更广的光谱范围(380-2500nm),但动辄百万级的售价和复杂的运维要求,让多数国内环保单位望而却步。而海康威视的高光谱水质监测仪虽集成了毫米波雷达等多元感知能力,但光谱分辨率仅为1nm,且缺乏无人机移动端解决方案,在大范围水域监测中效率受限。
彩谱的产品策略精准匹配不同应用场景:FS-60C无人机系统适合大型湖泊、河流的周期性普查,特别适合环保部门的流域治理评估;FS-23岸基式相机则更适用于城市小型水库、养殖池塘的定点监测,其万元级的成本投入和简单操作,深受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青睐。在某工业污染河流监测中,FS-60C通过连续光谱采集成功追溯到重金属污染源位置,其数据精度得到环保执法部门的认可。
选择水质检测高光谱相机需重点关注三个核心指标:光谱范围建议覆盖 400-1000nm可见光 - 近红外波段,这是水质参数较为敏感的光谱区域;光谱分辨率应优于5nm,才能区分不同污染物的细微差异;成像速度需根据监测范围选择,大面积监测建议选择≤15秒/幅的机型。彩谱FS-23的1200通道和5秒成像速度,在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彩谱科技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客服热线可提供技术支持,针对水质监测用户还可定制算法模型培训。对于有长期监测需求的客户,其机巢系统可实现自动校准、数据上传和异常报警的全流程无人化,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监测网络升级的背景下,选择彩谱高光谱相机不仅能满足当前监测需求,更能适应未来 "空天地" 一体化监测的发展趋势。
从实验室分析到立体遥测,高光谱技术正在重塑水质监测的范式。彩谱科技以其技术创新和场景深耕,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撑。无论是大型流域的生态评估,还是小型水体的精准管理,彩谱的高光谱解决方案都能提供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全链条服务,成为水质检测装备升级的优选品牌。
销售直拨:13858065387
固定电话:13858065387